1. 榨油机不出饼怎么处理?
你用的螺旋机吧/ 不要紧第二遍,紧紧出饼头就行了,我以前也用那样的榨油机,有的时候停机后,再开机就不下料了,真气人。不过我现在买了几台安丘增涛机械的液压榨油机好了,没有那么多毛病了,真省心,出油清,动力还小。
2. 榨油机出粉末不出饼
1.
油葵太干,水分不足,呈粉状。解决意见:适量加水,少量放量等榨油机正常出饼时,继续放料正常榨油即可。
2.
炒制时间过长。解决意见:缩短榨油机炒制油葵的时间。
3.
炒制温度过高,火候没有把握好造成。建议:适当降低炒制温度。
4.
如以上原因排除,那么有可能是出饼口部分阻塞。建议:清理出饼口,减小压榨压力。
3. 榨油机出饼松散不成形
农村土法压榨棉籽油的方法是什么?你知道具体操作流程吗?
过去农村,在没有机械榨油的情况下,都是用土法榨油,下面介绍一下土法榨油的方法和流程。
棉籽油加工的第一道工序是把收来的棉籽放在铁锅内,加热翻炒。
目的一是让棉籽皮变脆变酥,利于破碎挤油;二是把棉籽上边残留的长短不的棉绒毛通过加热予以消除,行话叫做“脱绒”。脱绒后的棉籽不仅出油快,而且可以消除棉绒自身所沾有的油脂,减少油耗,提高出油率。
棉籽油加工的第二道工序是磨粉。
磨粉用的碾磨均为畜力所拉的石碾石磨。炒好的棉籽冷却过后,须经石磨磨过两遍方可。头遍较粗,二遍以棉籽皮破裂成小块形状,且相互不再粘连为佳。紧接着便是碾。即将磨过的棉籽粉均匀地摊在石碾上,碾过遍。通过碾,棉籽粉就更加细腻,松散、匀实,随手拈来,棉籽粉能沿指而淌。此时的棉籽粉,行话谓之曰“糝”。
接下来的工序,就是“闷糁”了。
闷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酵脱毒,将棉籽内的有害物质剔除。闷糝时要在棉籽粉上加泼滚开的沸水。每500公斤棉料粉泼开水约60公厅。趁热泼水,泼水后,务必立刻将棉籽粉搅拌匀实,然后堆在一起, 洇闷12小时。
闷糁以后,是蒸糝、打包起垛
把闷过的棉籽粉分批次装入5公斤的铁桶内,放入桶里蒸。蒸糁的目的一是为了消毒去杂, 再是为了把生油脂变为熟油脂,提纯留香。
蒸糁的同时,便是打包起垛。每5公斤为一包,每10包为垛。打包起垛要有三种东西必备。一是铁箍子,即铁圆圈。二是油草。油草是一种水生植物,根系不发达。它的形状像兰草,条状叶,几乎没有叶柄、茎,叶片长四五十厘米,宽二至四厘米。三是“尖鼠”。尖鼠铁质,方形,其上有可握操之把柄,下呈尖椎状,故而谓之曰尖鼠。其重约四五公斤。另有木质托板数块,托板大小以能平稳放置铁圈即可。
一般的分工为:一人烧火,一人管蒸,一人打包,一人码垛。
每5公斤蒸糁出锅后,递与打包者,打包者便把铁圈在托板上放平,将油草
把约六七棵,根部打结并置于铁圈圆心处,呈放射状铺在圈内,将蒸糁倒入圈中油草之上,用尖鼠夯过蒸糁一遍,打实,把托板推给旁边的打垛者,拖过另外块托板,进入下一个打包程序。
打垛者接过一个油包,抽出托板,将其移入榨子下边的油盘石上。油盘石的形状有点像水磨盘,中部突起一个两三厘米高,比铁圈略略大或者一般大小,四周有石沿围着。下端有石嘴伸出,石嘴下面搁只接油桶。,打垛者在油盘石圆台上把油包上四散的油草叶收拢后,新的油包就又推过来了。这样每有10个油包,就组成了一垛。
每垛够数,开始榨油。榨油者用一铁板盖于垛顶,先覆以方木块或厚木板,再其上就是一条压杠了。压杠也有用铁道轨什么来替代的。
榨油离不开榨油机。传统榨油,不用机器,全为自制,俗称“榨子”。一盘榨子有4根木桩,每根木桩系用一整棵树加工而成。且必须枣树。木桩细头直径约30厘米,高近3米。这样一株枣树,1968年,30块钱可以购买一棵。枣树买来,3米以上(包括树冠)去掉,根部只留两三主根。一盘榨子,有4株枣树木桩组成。
木桩置于油坊屋内,每根桩埋于地下1米,夯实,固牢,地上部分1.7米。两条树桩为一组,两桩相距的间隔为15厘米,两树桩相对的内侧面,从地面往上的半米处,锯掉树桩纵轴方向的二分之一,即去掉 一个半圆,保留一个半圆,使其呈“[”形状,“[”上端的横切口称之为“锯口”。半米往上的其余部分,可用两三道铁箍固定两械(分桩箍与联箍,桩箍是加固每根树械的箍子,联箍是把两根树桩联结一起,使其牢固的箍子)。4个木桩分成两组,两组木桩之间的间隔为1.5米,直线对称摆放。
两组木桩中间,是摆放着的油盘石、接油桶(油盘石的流油嘴下有一小坑,接油桶放置于坑内)。每盘榨子有两组相同的枣木楔子,每组5块,其宽度为15厘米左右,长度不足30厘米,厚度分别是: 10厘米块、4厘米1块、3厘米1块、2厘米1块、1厘米块。每个楔子的一端稍显窄薄,便于楔入。
每盘榨子备油锤两个,每组木桩一一个。油锤系石头做成,重约50公斤,形似腰鼓,中间箍一圆铁环,环上系绳,拴在木桩上方屋梁之上。油锤侧装有锤把, 打锤之人立于一侧, 手握锤柄,可借助纤绳的力量操作油锤左右晃动击打木楔。村人俗称“打油锤”。每盘榨子,打油锤者两人。
榨油者打垛完毕,即开始打油锤,榨油。
榨油时,两打锤者分立于两组木桩之侧,先把10厘米的楔子塞入锯口,用油锤禊入(两人动作要协调致),再依次按照先厚后薄的顺序将5个楔子夯入锯口。楔子给压杠传递出了巨大的压力,压杠再传递给铁板,棉籽粉受压,油就会流出。
在油锤楔入第3个枣木楔子,即3厘米厚的木楔子时,油即滴即流,自铁圈流入油盘石,沿油盘石的凹槽汇入流油嘴,进入接油桶。楔入第四个楔子时,出油开始减少,再加入第五个楔子,已基本停止了出油。这样,经过半小时,便可卸垛,这一垛就算榨完了。
4. 榨油机出饼慢不成形怎么回事
1、使用榨油机之前,首先应准备好全部辅助器具和容器,检查并调整传动带松紧程度。然后开动电动机,使机器空运转15min左右,检查榨螺轴的转速。一般转速应在33dmin左右。空转时要注意齿轮箱内齿轮的啮合情况及声音是否正常,各轴承部位和电机是否正常。榨油机空转时,电动机电流应为3A左右。如电流过高,应立即停车检查,调整后再开机。
2、空载正常后,备好50kg左右的菜籽或黄豆,准备投入进料斗。注意:开始压榨时进料不能太快,否则榨膛内压力突然增加,榨螺轴转不动,造成榨膛堵塞,甚至使榨笼破裂,发生重大事故。因此开始压缩时,进料应均匀缓慢地投入进料斗,使榨油机进行跑合。如此反复多次,持续3~4h以上,使榨油机温度逐渐升高,甚至冒青烟(这是正常现象)。开始压榨时榨膛温度低,可缓慢拧动,凋节螺柱上的手柄,加大出饼厚度,同时提高入榨胚料的水分,待榨膛温度。升至90℃左右,榨油机正常运转后,可将出饼厚度调至1.5~2.5mm,并将紧固螺母旋紧。
3、油机正常运转后,含油量高的油料出油大多集中在条排和前组圆排处。条排处的出油约占总出油量的60%,前组圆排处约占30%;而末端排出油则很少,成滴不成线,油色很清。反复榨二三次即可将菜籽或黄豆的油榨尽,在这期间可将含油较多的油渣均匀地掺人料胚中压榨,下料时要保持均匀,切忌忽多忽少,否则将影响榨油机的寿命和出油率。
4、运转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榨油机的出饼情况,并控制胚料的水分既不过高也不过低。正常的出饼应呈片状,靠榨螺轴一面光滑,另一面有很多毛纹。如出饼疏松无力,或出饼不成形,色泽较深,用手一捏即成碎块,这说明胚料加水太少;如出饼发软,成大片状,或出油泡沫增多,则说明加水太多。正常情况下,圆排之间不出渣或很少出渣,在条排处出渣,如出渣呈细片状说明水分多,出粉渣则说明水分少。此外,以出油位置变化可看出入榨水分是否合适,当入榨水分过高或过低时,出油位置均向后移。
5. 榨油机不出油出饼成粒
榨油机在运转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榨油机的出饼情况,并控制胚料的水分既不过高也不过低。正常的出饼应呈片状,靠榨螺轴一面光滑,另一面有很多毛纹。如 出饼疏松无力,或出饼不 成形,色泽较深,用手一捏即成碎块,这说明胚料加水太少;如出饼发软,成大片状,或出油泡沫增多,则说明加水太多。正常情况下,圆排之间不出渣 或很少出渣,在条排处出 渣,如出渣呈细片状说明水分多,出粉渣则说明水分少。此外,包括榨油机出油位置变化可看出入榨水分是否合适,当入榨水分过高或过低时,出油位置 均向后移。榨油机正常运转后,含油量高的油料出油大多集中在条排和前组圆排处。条排处的出油约占总出油量的60%,前组圆排处约占30%;而末端排出油则很少,成滴不成线 ,油色很清 。反复榨二三次即可将菜籽或黄豆的油榨尽,在这期间可将含油较多的油渣均匀地掺人料胚中压榨,下料时要保持均匀,切忌忽多忽少,否则将影响榨油机的寿命和出 油率。
6. 榨油机饼不成形怎么办
你好 有可能是蒸的时间太短或者没蒸透你可以尝试着延长蒸的时间。
再就是机器压力不够。
第一种可能性较大。
用心回答,希望能帮到你!
7. 榨油机怎么榨都形成不了饼
1、 油料含油过多,油液不能及时排出
2、 油槽堵塞
3、 花生饼调节的饼厚度过薄
4、 小型榨油机的元排和条排过紧
小型榨油机出现回油的排除方法:
1、 放大小型榨油机出饼出的间隙,增加出饼的厚度,将饼加入榨膛把油冲出。
2、 更换小型榨油机上的零配件,选用压榨高含油料的榨条、榨圈,或者掺入部分干饼进行压榨。
使用菜籽榨油机对菜籽进行压榨时的操作说明:
使用菜籽榨油机对菜籽进行压榨时,我们需要多菜籽先进行筛选。菜籽选用规格30目/英寸的筛网进行筛选,使菜籽含杂质小于0.5%,然后进行软化,软化后菜籽含水量在9%左右,再进行压胚蒸炒,蒸炒使菜籽温度达到110-120度。其水分含量1-1.5%左右,便可进入榨油机进行压榨。
对菜籽榨油机进行熟榨时可以采用下列方法判断菜籽是否炒好。用两块木板擦菜籽,若壳仁分离,仁成深黄色为合适,若仁成粉则太干,若壳仁不分离,成扁状则太湿。
3、 通油槽或拆下清理重新安装
4、 松动压榨螺母,使其流动通畅。
8. 榨油机不吃料不出饼
说到在农村开油坊能不能赚钱,听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你看看到底赚钱不。这个故事的主人翁就是我们村开油坊的,他姓王,但村里人没有喊他“老王”的,都叫他“假木活”。
之所以人们这么喊他,以至于时间长了,很多人都忘记了他原本的姓名。因为老王不是我们村人,因为我们村曾经有一位小名叫“木活”的人在40左右岁的时候,由于生病撒手西去。扔下老婆肚子拉扯一儿一女生活。后来,有人给她介绍了“老王”。
老王那时候年纪并不是很老,他是离着我们村有接近40里以外的一个村子,由于家中弟兄们多,条件不好,一直没有讨上老婆。这不,就来到了我们村。就在那年秋天,老王发现我们村村民秋后收获了花生,到打油的时候都要去8里地以外的邻村油坊去打油。而且还要提前去预约,否则去了排不上号。我们这里去油坊打油,都是自己带着柴禾,有些人家带着玉米棒子当柴禾。而根据花生米的斤数交加工费,当然也有的油坊主不收取加工费,而是用打油后的花生饼抵顶加工费,反正花生饼不愁卖。
这不,老王和老婆一商量,租下了原来生产队闲置的房屋,收拾了一下,买了榨油设备,就开起了榨油的油坊。因为人家老王原来的时候,就在别人的油坊里打工,对于油坊的这一套活儿,那是轻车熟路。加上老王这人性格好,为人实诚,这不这些年来,就连我们周围村的人都前来他的油坊榨油。
老王刚开始开油坊的那年,女儿刚刚考上大学,儿子还在初中。这不,一晃十几年过去了,老王通过开油坊,给女儿和儿子都在城里买了楼房,而且据说孩子们开的汽车也是他掏钱给买的,就是自己的亲爸爸,也不过如此吧。难怪这俩孩子喊爸爸喊得那个亲热劲儿,要是不知道底细的人,还以为老王就是他们的亲父亲呢。
眼下,胶东农村的花生开始收获了,前些日子回农村老家的时候,看到老王正在收拾油坊卫生,擦拭那些器具。他说,只有搞好卫生,才能留住客户,毕竟榨的花生油都是吃的东西,这卫生这一关可马虎不得。接下来,一直到冬天,老王就闲不着喽,因为农村油坊从秋后打上榨油,一直能忙活到腊月底。
当然,如果是现在要开油坊的话,你要先看一下周边的客户群,预估一下。因为农村人榨油,多年来都已经有了自己的老主顾。而且要看油坊主的手艺,这时间长了,哪家油坊主人好,手艺好,就能稳定住客源,只有这样,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收入,你说,是这样吧?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