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海中心大底板浇筑
疫情大考下,10天建成火神山医院、12天建成雷神山医院,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建集团”) 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速度”。
大考结束,中建集团积极投身“补短板”工程建设,旗下中建三局承接了10余个湖北平疫结合医院,服务疫后重振;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建造、智慧建造、建筑工业化”,中建集团推进行业绿色发展。
近日,澎湃新闻等多家媒体团跟随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和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主办的“百年党旗红 国企新征程”暨“强国中坚 高质量发展看国企”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来到中建集团站。
中建集团正式组建于1982年, 是我国专业化发展最久、市场化经营最早、一体化程度最高、全球规模最大的投资建设集团之一。在我国,中建集团投资建设了90%以上300米以上摩天大楼、四分之三重点机场、四分之三卫星发射基地、三分之一城市综合管廊、二分之一核电站,每25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人使用中国建筑建造的房子。
从“深圳速度”到“中国速度”
上世纪80年代,中建集团旗下中建三局在建设当时华夏第一高楼——深圳国贸大厦施工中,创新采用国内尚无先例的大面积内外筒同步液压滑模施工技术,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速度,造就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2020年1月23日、25日,在武汉疫情肆虐、急需专门医院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紧急时刻,中建集团先后先后接到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任务。
火神山、雷神山医院航拍图
中建集团党组第一时间向全系统发出动员令,在汉子企业中建三局担当主力,11家子企业星夜驰援,4万名建设者会战武汉,发挥世界领先的建造能力和全产业链优势,迅速构建起高效健全的现场管理体系,制定“小时制”作战地图,广泛应用建筑工业化等先进技术,高质高效推进项目建设。
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中,中建集团发挥全产业链和供应链优势,2500余台大型设备及运输车辆、4900余个集装箱、20万平方米的防渗膜,以及大量的电缆电线、配电箱柜、卫生洁具等物资在短短几天里抵达武汉,为医院建设的全面提速提供了保障。最终10天建成火神山医院、12天建成雷神山医院,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速度”。
对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2020年1月31日,在日内瓦举行的发布会上,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我一生中从未见过这种动员。”
从2020年2月4日火神山医院收治第一名患者,到2020年4月15日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休舱闭院,“两山”医院累计治愈出院患者4879人,为武汉实现从“人等床”到“床等人”的根本转变,取得抗击疫情重大性战略性成果做出了突出贡献。
据了解,抗疫以来,中建集团在全国各地建设了119所医疗设施,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
发扬“火雷精神”,助力武汉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
疫后重振中,湖北省政府印发《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将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工程位列“十大工程”之首。中建集团积极投身“补短板”工程建设,旗下中建三局承接了10余个湖北平疫结合医院,包括武汉市公共卫生“四区两院”工程中的4项工程。云景山医院就是其中规模最大的医院,当地媒体称其为“永久版”雷神山医院。
据介绍,云景山医院总建筑面积25.25万平方米,设计常备床位1000张,预留1000张床位的建设场地。2020年11月项目开工后,面对245天的紧迫工期,3000余名建设者发扬“火雷精神”,开工即决战、起步即冲刺,实行两班倒、“白+黑”作业。200名管理人员和1300名工友就地过年,假日不停工。
云景山医院
中建三局云景山医院项目经理陆杰告诉记者,云景山医院建设项目运用了精益建造、绿色建造、智慧建造等行业前沿手段,全面打造快速高效、精益建造、智联万物、医建专攻的标杆。“10天完成308根灌注桩,22天完成第一块底板浇筑,30天冲出正负零,82天,医疗综合楼完成结构封顶,121天第一栋住院楼顺利封顶开工,135天住院楼A栋、B栋、行政科研宿舍楼结构全面封顶。”
据了解,该项目于2021年5月17日通过了主体结构验收,目前正进行机电及装饰施工,预计将于7月20日达到完工条件。
装配式建筑推进行业绿色发展
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中,装配式建筑的高效、绿色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中国建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建造、智慧建造、建筑工业化”,大力探索和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研发和应用,积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
中建三局汉南PC构件厂生产车间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净高17.5米,长225米、宽105米,拥有4条生产线,合计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是中建系统内已投入运营工厂中建厂投产速度最快、产业工人队伍最多、单日产能最高的工厂,具有领先的智能化水平。
汉南PC构件厂内景
中建三局汉南PC构件厂年设计生产产能10万立方米预制构件,可满足建筑面积150万到200万平方米装配式项目的同时建设需求,具备生产装配式住宅所需全部产品的能力,形成了技术体系、适应性、质量安全、工期形象、节能环保五大业内优势。
其中,该厂研发的新型部品三明治外墙保温板节能材料,结合装配式整体剪力墙结构建造方式,可在部分重点项目达到建筑垃圾减少85%的效果,实现建设用水、材料、人工分别节约80%、70%、50%,缩短建设工期30%,成为应用绿色建造技术的样板。
2. 上海中心大底板厚度
1.沙发的坐高一般是400~430毫米高。单人坐宽一般是700~1100毫米,大小款不同,单人位的坐宽也不同。
2.如果是多人位,平摊后,单人位一般在700~900毫米之间,大款沙发宽一点。扶手宽度一般是沙发坐宽的一半。根据设计的不同,也有宽扶手的。但最宽不会超过500毫米。
3.总深度一般是1000~1100毫米。坐深一般是500~520毫米。建议您根据自己的沙发大小来定制合适的沙发垫。
3. 上海中心地板浇筑用了多少混凝土
上海中心大厦结构采用了“巨型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抗侧力结构体系。
主要材料是混凝土,钢材,玻璃幕墙,砌块等材料4. 上海中心基础浇筑
上海中心大厦是上海标志性的巨型摩天大楼。它建在一个有软土和大量粘土的河流三角洲上。施工前先打980根基桩,深度282英尺,约86米,然后用215万立方英尺,约60881立方米混凝土加固。
上海中心大厦主楼深基坑是世界上罕见的超深超大型无梁支撑的单体建筑基坑。基础底板浇筑困难,基础底板为圆形钢筋混凝土平台,直径121米,厚度6米。大体积楼板浇筑工程开创了世界民用建筑领域的先河。
上海中心大厦基础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相当于1.6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它有两层的厚度,是世界上民用建筑中建筑面积最大的。作为夏季632米高的摩天大楼的楼层,它与955根主建筑桩一起承受着112层的荷载,称为海神针。
5. 上海中心大厦浇筑大底板
上海中心大厦地基深度达202英尺约86 米,利用混泥土进行加固,形成一个直径121米、厚6米的圆形钢筋混泥土平台,基础大底板的面积达11200平方米,有两层楼高的厚度,基础底板与955个主楼桩一起承载112层楼的负载,被称为定海神针。
6. 上海中心大厦基础底板混凝土
上海中心大厦主楼深基坑是全球少见的超深、超大、无横梁支撑的单体建筑基坑,基础大底板的浇筑难度比较大,它的大底板是一块直径121米、厚6米的圆形钢筋混泥土平台,巨型体积的底板浇筑工程,开创了世界民用建筑领域的先河。
7. 上海中心大厦底板混凝土浇筑
上海环球中心大厦其大底板是一块121米。厚6米的园型钢筋混凝土平台。11200的面积相当于1于.6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厚度则达到两层楼高 是世界民用建筑底板体积之最。总建筑面积57.8平方米。建筑主体为地上127层。地下5层 总高632米。结构高度580米 基地面积30368平方米
8. 上海中心底板浇筑泵车多少台
排灌泵站的进水、出水、泵房等建筑物的总称。泵站建筑物应根据不同类型泵站的特点、灌排渠系布置、水文、气象、地形、地质及水源与能源等条件,在满足灌排要求的情况下,进行合理布置,达到安全、高效、经济的目的。
组成 ①进水建筑物:包括引水渠道、前池、进水池等。其主要作用是衔接水源地与泵房,改善流态,减少水力损失,为主泵创造良好的引水条件。②出水建筑物:有出水池和压力水箱两种主要形式。出水池是连接压力管道和灌排干渠的衔接建筑物,起消能稳流作用。压力水箱是连接压力管道和压力涵管的衔接建筑物,起汇流排水的作用。这种结构形式适用于排水泵站。③泵房:安装主机组和辅助设备的建筑物,是泵站的主体工程,其主要作用是为主机组和运行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排灌泵站泵房结构形式较多,常用的有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固定式泵房按基础形式的特点又可分为分基型、干室型、湿室型和块基型四种。泵房基础与水泵机组基础分开建筑时称分基型泵房。泵房及其底部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成封闭的整体,在泵房下部形成一个无水的地下室,称干室型泵房。若泵房下部有一个与前池相通并充满水的地下室,则称湿室型泵房。当用钢筋混凝土把水泵的进水流道与泵房的底板浇成一块整体,并作为泵房的基础时,称块基型泵房。移动式泵房可分为泵船和泵车两种。泵房结构形式的确定,主要根据主机组结构性能、水源水位变幅、地基条件及枢纽布置,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择优选定。 布置 排灌泵站的建筑布置因泵站的用途而有不同。①灌溉泵站:站址通常选择在灌区较高处,使其控制面积最大,渠系及其建筑物布置方便,工程量小,投资省。当水源处岸坡平缓,水源和灌区相距较远且高程相差较大时,进水建筑物通常采用有引水渠道的布置形式;当水源处岸坡较陡,站址与灌区的距离及控制高程接近时,其进水建筑物常采用无引水渠道的方式布置。泵房应按防洪要求设计。②排水泵站:站址一般选在地势较低的内湖或洼地出口处,使泵站能够排出较大区域的涝水。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自排,做到自排与提排相结合,这类泵站常采用闸、(泵)站结合的方式布置。③排灌结合泵站:有闸、(泵)站分建式和闸、(泵)站合建式两种布置形式。分建式布置是指闸、(泵)站分开建筑,利用排水闸、灌溉闸、泄水闸等的联合运用,实现排灌结合。合建式布置是将闸、(泵)站建筑在同一基础上,在泵房主泵流道的进出口外侧设置闸门,兼作自排泄水和灌溉引水的涵闸,利用闸门改变流向,进行灌排作业。这种方式比分建式工程紧凑,设闸(门)少,投资省,运用方便。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