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式液压大豆油压榨设备
【1】烟点高低不同
压榨大豆油的烟点在 166摄氏度,而浸出大豆油的烟点在175摄氏度。浸出油精炼的条件比压榨油要苛刻,相应的杂质少,纯度高,烟点高,使用的时候操作温度也可以高一些。压榨油的烟点比浸出油低,所以不适合高温烹调,浸出油的精炼程度比亚大又复杂,因此杂质含量要低得多。
【2】精炼程度复杂
压榨油的加工工艺是“物理压榨法”,是通过物理方法,采用机械挤压的方式把油从原料中提取出来。浸出法的加工工艺是“化学浸出法”。用食用级溶剂从油料中抽提出油脂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出油率高,适合大工业生产。所以压榨油的精炼程度也比较复杂。
【3】加工工艺不同
压榨就是传统的工艺,把榨油的物质比如花生放在容器中,给容器加压力把里面的油挤出来。
浸出就是用化学有机溶剂把里面的油萃取出来。因为油脂在这些溶剂里面溶解度比较高,很容 易就溶出来了之后再把油脂从溶剂中分离出来。
【4】营养成分不同
压榨大豆油具有色、香、味齐全,保留了各种营养成分的特点,浸出豆油是无色,微量汽油味,经加工后,大部分营养成分被破坏。
【5】价格的不同
压榨大豆油保留了大豆的原汁原味,所以对大豆原料要求非常严格,原料要求新鲜,酸价、过氧化值低,因而价格相对偏高;同时由于只进行压榨,大豆饼中残油高,压榨油出油率相对偏低。所以压榨大豆油的价格相对偏高。
2. 大豆榨油机设备
一斤大豆的出油量在0.17-0.2左右,100斤大豆出油量就在17-20斤之间,其中大豆品种不同含油量也是不同。
另外大豆的出油率和榨油机设备以及操作方法都有着很大的关系
3. 大豆油 压榨
大豆油取自大豆种子,大豆油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油脂。大豆毛油的颜色因大豆种皮及大豆的品种不同而异。一般为淡黄、略绿、深褐色等。炼过的大豆油为淡黄色。
大豆油的理化常数:相对密度(d20℃4℃)0.9150-0.9375折光指数(n20℃ D )1.4735-1.4
775粘度(E020℃)8.5左右凝固点(℃)-18~-1
5碘值( g 碘/100g油)120-137皂化值( mgKO H / g 油)188-195总脂肪酸含量(%)94.96脂肪酸平均分子量290左右
3.豆油的成分组成
大豆油的脂肪酸组成成分含量(%)成分含量(%)
棕榈酸6-8油酸25-36硬脂酸3-5亚油酸52-65花生酸0.4-0.1亚麻酸2.0-3.0
4. 大型老式液压榨油设备
45-47%
液压榨油机立体形状,占用空间小, 全自动操作;每次可装芝麻6-8公斤,8-10分钟左右榨油干净. 液压榨油机的出油率在45-47%,液压榨油机是利用泵站打出的油压让活塞与上顶之间产生压力,使活塞与上顶之间的原料在强大的压力下,压榨出所需的油品。
5. 大豆油压榨机
10斤黄豆现代化压榨机下可以出产到接近三斤的豆油。
6. 老式豆油压榨机
大豆油一般用压榨法和浸出法等多种方法处理后得到杂质较多的毛油,然后经过精炼得到可食用的精炼油。
压榨法又分为普通压榨法和螺旋压榨法两种。普通压榨法是一种在大豆上加压的方法。这种方法已不大使用,特别是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中几乎不用。螺旋压榨法是在水平装置的圆筒内安装有螺旋轴,经过预处理的大豆进入螺旋压榨机后;一边前进一边将油脂挤压出来。这种方法可以连续生产,但在榨油过程中,因摩擦发热,蛋白质多发生较大程度的改变。
浸出法制油是利用能溶解油脂的溶剂,通过润湿渗透、分子扩散和对流扩散的作用,将料坯中的油脂浸提出来。然后,把溶剂和脂肪所组成的混合油进行分离,回收溶剂而得到毛油。我国制油工业实际生产中应用最普遍的浸出溶剂有已烷或轻汽油等几种脂肪族碳氢化合物。其中轻汽油是应用最多的一种溶剂,但最大的缺点是易燃易爆,成分复杂,沸点范围较宽。浸出法出油率高达 99 %
7. 液压大豆专用榨油机
不同物料含水量不同压榨温度不同, 以下是新型榨油机在榨油时对于油料水分和温度的要求:
①大豆 出料水分5-7%、出料温度108℃左右;
②花生仁 出料水分5-7%、出料温度110℃左右;
③棉籽 出料水分5-8%、出料温度105℃左右;
④油菜籽 出料水分4-6%、出料温度110℃左右;
⑤芝麻 出料水分5-7%、出料温度110℃左右;
⑥米糠 出料水分7-9%、出料温度105℃左右)
8. 老式大豆笨榨豆油设备
压榨,就是采用物理的方式,比如现代压榨机,把花生、黄豆、黑豆等油料,直接放入榨膛,利用机器与油料的摩擦阻力,把油料中的油挤压出来。
举个例子,炒熟的芝麻或者瓜子(葵花籽),放在一张纸上,用擀面杖擀两下,就会发现,纸上浸了一层油。这种方式就是物理压榨。
浸出,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左右,从国外引进的制油工艺。将油料浸泡在化学溶剂中,直接把食用油从油料中萃取出来。这种制油工艺,容易出现溶剂残留,所以后期还需要“脱胶、脱酸、脱臭、脱味”等一些列精炼过程。
9. 豆油压榨机 液压榨油机
主要区别就是工艺不同:
冷榨法是在油料压榨前不经加热或低温的状态下,送人榨油机压榨。榨出的油温度低,酸价也较低,一般不需要精炼,经过沉淀和过滤后得到成品油;
冷榨制油工艺:油料——清理——壳仁分离——调质——冷榨——冷提——冷榨成品油。
熟榨法出油率高,操作简单,我国大部分油坊采用热榨。即在榨油前先将油经过清选、破碎后进行高温加热处理,使油料内部发生一系列变化:破坏油细胞、促使蛋白质变性、降低油脂粘度等,然后压榨取油;
熟榨制油工艺:油料——清理——壳仁分离————干燥与冷却——破碎脱皮——轧胚——高温蒸炒——高温压榨——精滤——熟榨成品油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