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卡之家

榨油机出饼松散不成形(榨油机出饼松散不成形原因)

来源:www.zhongliu99.net  时间:2023-01-16 04:16   点击:133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榨油机出饼松散不成形

红丝和绿丝也叫青丝和玫瑰丝是由桔子皮和萝卜皮做的。具体做法如下:

1、备料。选择大片的新鲜橘皮,用清水洗去上面的泥土和杂物,放入5%的漂白粉溶液中,浸泡保存。

2、切皮。将浸泡保存的橘皮,用刀轻轻刮去内侧的白皮和白丝,放在阴凉通风处晾至半干;然后,用中药房切药的刀,切成阔约2毫米的细长丝,以切得越长越细越好,在装入布袋内,用榨板或榨油机,榨去橘皮内剩余的水。

3、浸制。将榨过的橘皮丝放入大陶缸中,用糖水浸渍。每百公斤橘皮丝,约用150公斤白糖,兑180公斤温水,制成糖液浸泡。浸泡时间48-50小时。捞出后,放入竹匾或竹筛中,沥干糖液。剩下的糖液可适当加一些糖,再浸制下一些橘皮丝,但时间不宜相隔过长。这样,可节约白糖,降低成本。

4、着色。把沥干糖液的橘皮丝,放入盛有浓度为20—40%的糖水的不锈钢锅中,加适量的红、绿或黄、紫等颜色的食品色素,搅拌均匀,再加入熬煮,并边熬煮边搅拌。当橘皮丝放入凉水中不褪色时,即可捞出滤干。在熬煮过程中,火头不能过猛、过大。

5、晾干。把着色后的橘皮丝,放至不见阳光的通风处进行晾干,再将红、绿或黄、紫等相间,即为红绿丝成品。晾干时,要防止灰尘风沙吹入,造成产品污染。

2. 榨油机出饼松散不成形原因

主要原因:

1、喂料量太少;

2、出饼缝隙过大;

3、榨膛内压力过低;

4、环境温度过低;

5、物料未加热的冷料;

6、榨条缝隙太小;

7、榨膛表面粗糙。

解决办法:1、提高喂料电机转速;2、调整出饼机构调节螺杆;3、物料进机前进行温度调节和水分调节处理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就好了嘛。

3. 榨油机出粉末不出饼

出渣的情况有多种,条排出渣时呈细碎状,说明水分高,成粉状说明水分低,圆排渣过多说明紧固螺母没有压紧。

在水分适中的情况下条排不出渣或者是少出渣,圆排出少量渣是榨油所允许的。在榨油机压榨油料时,对油料水分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大家能够了解和正确的操作榨油机设备,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非机器故障麻烦。

油渣过多也还有一个原因是油料太干,碎末从油缝中排出增多,在入榨前我们应调整好油料水分。

但是我们要把控好油料的水分百分比,否则油料太湿,形不成压力,油渣不能分离,如此时排油缝太大,渣也就从油缝中挤出。应调整好油料水分及榨条装配松紧度。

4. 榨油机出饼松散不成型

农村土法压榨棉籽油的方法是什么?你知道具体操作流程吗?

过去农村,在没有机械榨油的情况下,都是用土法榨油,下面介绍一下土法榨油的方法和流程。

棉籽油加工的第一道工序是把收来的棉籽放在铁锅内,加热翻炒。

目的一是让棉籽皮变脆变酥,利于破碎挤油;二是把棉籽上边残留的长短不的棉绒毛通过加热予以消除,行话叫做“脱绒”。脱绒后的棉籽不仅出油快,而且可以消除棉绒自身所沾有的油脂,减少油耗,提高出油率。

棉籽油加工的第二道工序是磨粉。

磨粉用的碾磨均为畜力所拉的石碾石磨。炒好的棉籽冷却过后,须经石磨磨过两遍方可。头遍较粗,二遍以棉籽皮破裂成小块形状,且相互不再粘连为佳。紧接着便是碾。即将磨过的棉籽粉均匀地摊在石碾上,碾过遍。通过碾,棉籽粉就更加细腻,松散、匀实,随手拈来,棉籽粉能沿指而淌。此时的棉籽粉,行话谓之曰“糝”。

接下来的工序,就是“闷糁”了。

闷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酵脱毒,将棉籽内的有害物质剔除。闷糝时要在棉籽粉上加泼滚开的沸水。每500公斤棉料粉泼开水约60公厅。趁热泼水,泼水后,务必立刻将棉籽粉搅拌匀实,然后堆在一起, 洇闷12小时。

闷糁以后,是蒸糝、打包起垛

把闷过的棉籽粉分批次装入5公斤的铁桶内,放入桶里蒸。蒸糁的目的一是为了消毒去杂, 再是为了把生油脂变为熟油脂,提纯留香。

蒸糁的同时,便是打包起垛。每5公斤为一包,每10包为垛。打包起垛要有三种东西必备。一是铁箍子,即铁圆圈。二是油草。油草是一种水生植物,根系不发达。它的形状像兰草,条状叶,几乎没有叶柄、茎,叶片长四五十厘米,宽二至四厘米。三是“尖鼠”。尖鼠铁质,方形,其上有可握操之把柄,下呈尖椎状,故而谓之曰尖鼠。其重约四五公斤。另有木质托板数块,托板大小以能平稳放置铁圈即可。

一般的分工为:一人烧火,一人管蒸,一人打包,一人码垛。

每5公斤蒸糁出锅后,递与打包者,打包者便把铁圈在托板上放平,将油草

把约六七棵,根部打结并置于铁圈圆心处,呈放射状铺在圈内,将蒸糁倒入圈中油草之上,用尖鼠夯过蒸糁一遍,打实,把托板推给旁边的打垛者,拖过另外块托板,进入下一个打包程序。

打垛者接过一个油包,抽出托板,将其移入榨子下边的油盘石上。油盘石的形状有点像水磨盘,中部突起一个两三厘米高,比铁圈略略大或者一般大小,四周有石沿围着。下端有石嘴伸出,石嘴下面搁只接油桶。,打垛者在油盘石圆台上把油包上四散的油草叶收拢后,新的油包就又推过来了。这样每有10个油包,就组成了一垛。

每垛够数,开始榨油。榨油者用一铁板盖于垛顶,先覆以方木块或厚木板,再其上就是一条压杠了。压杠也有用铁道轨什么来替代的。

榨油离不开榨油机。传统榨油,不用机器,全为自制,俗称“榨子”。一盘榨子有4根木桩,每根木桩系用一整棵树加工而成。且必须枣树。木桩细头直径约30厘米,高近3米。这样一株枣树,1968年,30块钱可以购买一棵。枣树买来,3米以上(包括树冠)去掉,根部只留两三主根。一盘榨子,有4株枣树木桩组成。

木桩置于油坊屋内,每根桩埋于地下1米,夯实,固牢,地上部分1.7米。两条树桩为一组,两桩相距的间隔为15厘米,两树桩相对的内侧面,从地面往上的半米处,锯掉树桩纵轴方向的二分之一,即去掉 一个半圆,保留一个半圆,使其呈“[”形状,“[”上端的横切口称之为“锯口”。半米往上的其余部分,可用两三道铁箍固定两械(分桩箍与联箍,桩箍是加固每根树械的箍子,联箍是把两根树桩联结一起,使其牢固的箍子)。4个木桩分成两组,两组木桩之间的间隔为1.5米,直线对称摆放。

两组木桩中间,是摆放着的油盘石、接油桶(油盘石的流油嘴下有一小坑,接油桶放置于坑内)。每盘榨子有两组相同的枣木楔子,每组5块,其宽度为15厘米左右,长度不足30厘米,厚度分别是: 10厘米块、4厘米1块、3厘米1块、2厘米1块、1厘米块。每个楔子的一端稍显窄薄,便于楔入。

每盘榨子备油锤两个,每组木桩一一个。油锤系石头做成,重约50公斤,形似腰鼓,中间箍一圆铁环,环上系绳,拴在木桩上方屋梁之上。油锤侧装有锤把, 打锤之人立于一侧, 手握锤柄,可借助纤绳的力量操作油锤左右晃动击打木楔。村人俗称“打油锤”。每盘榨子,打油锤者两人。

榨油者打垛完毕,即开始打油锤,榨油。

榨油时,两打锤者分立于两组木桩之侧,先把10厘米的楔子塞入锯口,用油锤禊入(两人动作要协调致),再依次按照先厚后薄的顺序将5个楔子夯入锯口。楔子给压杠传递出了巨大的压力,压杠再传递给铁板,棉籽粉受压,油就会流出。

在油锤楔入第3个枣木楔子,即3厘米厚的木楔子时,油即滴即流,自铁圈流入油盘石,沿油盘石的凹槽汇入流油嘴,进入接油桶。楔入第四个楔子时,出油开始减少,再加入第五个楔子,已基本停止了出油。这样,经过半小时,便可卸垛,这一垛就算榨完了。

5. 榨油机出饼慢不成形怎么回事

(一)使用榨油机前必须先仔细阅读说明书,熟悉本机的性能特点和操作方法。

(二)开机前,必须进行一次全面榨油机检查,各紧固件不得松动,手柄转动灵活, 用手转动皮带轮,各运转零部件应正常,不得有异常响声。随后在接速箱内加注20号机械油。

(三)松开锁紧螺母,逆时针转动调整螺杆,使榨螺的锥面抵紧出饼口的锥面,然后顺时针旋出调整螺杆2-3mm,再旋紧锁紧螺母,准备开机。

(四)打开榨油机电器箱门,把箱内的电源开关合闸开启 (置于合的位置,即整机电源接通。

(五)调节温控仪,调到压榨所需温度ISO-200°C (根据油料而定)。扭动 总加热开关对机器进行加热升温,这时温控仪上的绿灯亮、红灯熄灭,榨油机机器的温度是自动控制并维持在设定温度150-200°C,冬天气温低时,把油盘加热开关开启,使油盘温度升高,便于油液流下。

(六)按动主机正转按扭,主机开始运转、旋转方向应为顺时针旋转。

(七)新益加益榨油机安装后应进行2-8小时磨榨,方法是用己榨过油的饼料(菜籽饼、大豆饼、棉饼或棉壳、稻谷壳均可)从料斗缓缓喂入、反复回榨,使榨螺磨光、油饼、成型顺畅,切记开始榨不要将料直接倒入料斗内,而以手抓喂入为宜,以防榨螺轴卡死。如喂料过猛,榨膛内出现异常响声或榨螺轴卡死,应立即停车,消除梗阻,或重新装配好后再起动磨榨,严禁强行拖车或反转倒料。

(八)榨油机正常榨油时,必须保持进料均匀,切勿过多过少或断料空转。此时机器负荷正常,运转平稳,响声有节奏。出饼厚度正常控制在0.5-21mm出饼顺畅,,低压段基本无渣,榨油机高压段有少量油渣,但渣在油中的比例不大于10%,榨膛内温度可达150-200度,出饼口处冒出青烟应通过护罩由抽烟管排出。榨出热饼要及时摊开,以免产生自燃现象。当连续工作时间过长,机温过高时,应采取电扇吹风等降温措施。

6. 榨油机不出油出饼成粒

螺旋榨油机常见问题处理

1、突然停车,螺旋轴卡死

①压榨初期,榨膛未磨热即大量投料引起,可用热的油料籽(也可用加热水的干饼)缓缓进料,反复磨机,使温度升高。

②压榨过程中,榨膛断料,然后又大量投料,造成排料不畅,榨膛被油料堵塞引起。因此,加料时应连续均匀,饼不能太薄。一旦发生故障,应立即关闭电源,将进料调节板插死,停止进料,并将排料板打开,倒开螺旋轴,使之退出。然后清除膛内油料,重新压榨。

③油料未清选,有石子、金属等硬异物进入榨膛引起。

2、榨油机不出油或出油率过低

①原料不湿或太干,受潮发霉,籽料不饱,杂质过多引起。须重新清选油料,并高速好油料水分。

②排油缝被油渣堵塞或榨条装配得太紧引起。应根据含油量高低,调整榨条的松紧度。

③开榨初期,榨油机榨膛温度低,出饼太薄或太厚、零件磨损等都会引起不出油或出油率过低。

3、跑渣过多

①个别榨条弯曲或间隙过大。此时,可卸下榨条,用纱布或油石将甲型榨条三凸方打磨,调直榨条重装,必要时垫些薄铁皮,使间隙保持在0.05-0.08毫米范围内。

②油料塑性不好,出饼困难,使机膛压力增加。此时,应将油料适量拌水,并进行磨机,提高榨油机机温以提高油料塑性。

③也饼太薄。应按说明书要求适当加大出饼厚度。

4、出饼不顺

原因之一是饼的厚薄不适宜,应调整出饼厚度;之二是由于有干饼或石子、铁块等硬异物进入机膛,应立即停机,抽出榨油机榨螺,检查并清除饼圈和机膛内的干饼、杂物。并根据出饼圈磨损情况,修理或更换新配件。

5、回油

可能是因榨油机油缝堵塞或油缝太小表面不光引起。前者应拆除榨条进行清洗,后者应调整榨条间隙,用油石磨光油缝。

6、榨油机不进料

①油料的水分过多,应进行日晒或炒干。

②榨螺表面不光,应用砂布打磨榨螺轴或用干渣磨光。③榨油机榨条磨损,榨条多边形被破坏,可翻转使用或损榨条。?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