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卡之家

华东液压机回程缸漏油(液压进油回路)

来源:www.zhongliu99.net  时间:2023-01-02 12:58   点击:174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液压进油回路

两个串联液压缸的位置同步回路,当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电磁铁通电左位处于工作状态时,液压泵输出的压力油进入液压缸无杆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其有杆腔排出的油液进人液压缸的无杆腔。

如果两串联油腔活塞的有效面积相等,就可实现同步运动,因存在活塞制造误差、摩擦阻力及油液泄漏等因素的影响,串联液压缸的同步精度会降低,所以回路上设置了补偿装置。

2. 液压补油回路

减压回路在液压系统中主要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回路压力不同的情况,如电液换向阀主回路需要用高压,而电液换向阀控制油需低压,就可从主油路引一支回路经过减压阀减压后控制电液阀换向。

还有两个或两人以上的执行元件,需不同的压力,也可通过减压阀减压后供给低压执行元件。

3. 液压进油路线

1.在使用拉弯机之前,必须经专业人员进行培训,熟知设备性能和操作方法方可上岗操作;

2.拉弯机开机前首先检查线路是否连接好,各连接螺栓有无松动,油管接头有无漏油现象,检查完毕后空载试运行1-2次电机、油泵等无异常声音,油缸活动灵活,行程开关无损坏、失灵现象方可投入使用;

3.拉弯机顶弯前检查模板是否固定牢固,如果固定模板的铁块没焊接牢固,顶弯时模板受力,松动的铁块容易弹出伤人;

4.拉弯机工作中开机操作者一定要站在安全的地方,两侧操作者必须在型材顶弯行程和反弹行程之外,顶弯时任何人不能靠近。顶弯时型材的焊缝必须在弯弧的内侧,特殊情况除外。以防型材断裂伤人,任何操作者在移动顶弯用的铁块时,必须手势告知两侧操作者,两侧操作者严禁活动型材,不然这样很容易伤到他的手

4. 液压进油路和回油路分析

我看液压油路图一般在液压泵出油口开始 顺着主油路逐步分析 有时实在不明白也从回油口看 大家都新手估计看多了也就明白点了

5. 液压油回油

1、弹簧损坏了。可以检查一下进行处理。

2、进油路的油未卸荷,造成不能复位。

3、油缸活塞研死,造成不复位。

对于双作用油缸,有可能:

1、阀芯未换向,或未换到正确位置,检查换向阀是否正常(及是否得电)。

2、油缸活塞研死,造成不复位,检查处理即可。

3、回油路压力不足,进油路未卸荷,运行不畅

6. 液压回油管

吸油管及回油管应插入最低液面以下,以防止吸空和回油飞溅产生气泡。管口与箱底、箱壁距离一般不小于管径的3倍。吸油管可安装100μm左右的网式或线隙式过滤器,安装位置要便于装卸和清洗过滤器。回油管口要斜切45°角并面向箱壁,以防止回油冲击油箱底部的沉积物,同时也有利于散热。

吸油管和回油管之间的距离要尽可能地远些,之间应设置隔板,以加大液流循环的途径,这样能提高散热、分离空气及沉淀杂质的效果。隔板高度为液面高度的2/3~3/4。

7. 液压缸进油回油

单作用液压缸,一个油口,与换向阀连接,换向阀换向,液压缸油口进油,液压缸活塞杆伸出。换向阀复位,液压缸活塞杆在外力作用下返回,这时油口排油。

液压缸分为单作用液压缸和双作用液压缸。单作用液压缸又分为活塞缸和柱塞缸。柱塞缸就一个工作腔,肯定就一个油口。柱塞杆返回必须靠外力。

8. 液压系统回油路

液压油路图里,有工作元件,控制元件,执行元件和辅助元件四大组成部分。我个人觉得最难掌握的就是看懂控制元件的简图和工作效果。应该多把精力放在这一部分上面。还有执行元件的结构和工作效果也值得深入了解。除了上课认真一点之外,还应该要做到:

1.问老师拷贝一份课本全套的液压FLASH演示图。课后可以自己看看。然后对比相应的结构简图。

2.上实验课的时候自己动手做做,更能加深对液压元件的认识。说实在的,以上的我都做到了一点点,但是都现在还不怎么看懂图纸。只能对你说加油了哦。

9. 液压系统补油回路

1、将动臂朝履带方向平行放置,并在向左转45°位置后停止,使铲斗缸活塞杆完全伸出,斗杆缸活塞杆完全缩回,慢慢地下落动臂,使铲斗放到地面上,然后将发动机熄火,打开油箱放气阀,来回扳动各操作手柄、踩踏板数次,以释放自重等造成的系统余压。

2、用汽油彻底清洗各管接头、泵与马达的接头、放油塞、油箱顶部加油盖和底部放油塞处及其周围。

3、打开放油阀和油箱底部的放油塞,使旧油全部流进盛废油的油桶中。

4、打开油箱的加油盖,取出加油滤芯、检查油箱底部及其边、角处的残留油品中是否含有金属粉末或其他杂质。彻底清洗油箱,先用柴油清洗两次,然后用压缩空气吹干油箱内部。检查内部边角处是否还有残留的油泥、杂质等,直至清理干净为止,最后再用新油冲洗一遍。

5、拆卸以下各油管:

6、拆下回油路中的各油管,如主控制阀至全流滤清器、回油滤清器的油管,滤清器至油箱、油冷却器之间的油管等。

7、拆开回转控制阀至滤清器的回油管及回转马达的补油管。

8、拆下液压泵的进油管路。

9、拆开先导系统回油路油管。

10、拆开主泵、马达的泄油管。彻底清洗其油管。钢管用柴油清洗两遍,软管用清洗液清洗两遍,然后用压缩空气吹干,再用新油冲洗一遍。各接头用尼龙堵、盖堵住,或用于净的塑料布包扎好,以防灰尘、水分等进入而污染系统。

11、拆下系统内所有滤清器的滤芯。更换滤芯时,要仔细地检查滤芯上有无金属粉末或其他杂质,这样可以了解系统中零件的磨损情况。

12、放掉主液压泵、回转马达、行走马达腔内的旧油,并注满新油。

13、安装曾拆卸过的油管。安装各油管前,一定要重新清洗管接头,并用绸布擦干净,严禁用棉纱、毛巾等纤维织物擦拭管接头。安装螺纹接头时应使用密封胶带,粘贴时应与螺纹的旋转方向相反。应按次序、按规定的扭矩依次安装和连接好各管接头。

14、从加油口给油箱加油。先将加油滤芯安装好,再打开新油油桶,用滤油机将新油注人油箱内,将油加至油标的上限处为止,盖好加油盖。

15、更换下列各动作回路中的旧油。各回路换油前,机器均应处在铲斗缸活塞杆完全伸出、斗杆缸活塞杆完全缩回和铲斗自由地放于地面上这三种状态下。

16、先导控制系统回路。拆开左、右行走马达停车制动器的控制油管接头,使选择阀处于中位,用启动马达带动发动机空转数圈,从而使先导系统供油路中的旧油排出,然后清洗管接头,再将其连接好;启动发动机,怠速运转5 min ,再分别松开控制阀上的先导油管接头,并分别来回操作各动作,直至有新油排出为止,再清洗各管接头并连接好。

17、动臂回路。将铲斗放于地面,来回扳动各手柄数次,拆开动臂缸无杆腔的油管接头,放掉液压缸无杆腔中的旧油,再操作动臂手柄,向举升方向慢慢地扳动手柄,待接头排出新油为止,然后清洗管接头并连接好;松开动臂缸有杆腔的油管接头,操作动臂手柄,向降落方向慢慢地扳动手柄,直至油管排出新油为止;操作动臂手柄,向举升方向慢慢地扳动手柄,以排出有杆腔中的旧油,清洗管接头并连接;操作动臂使之升、降数次,以排出系统中的空气。

18、 铲斗回路。松开铲斗缸有杆腔的油管,操作手柄,向铲斗外转方向慢慢地扳动手柄,到管接头排出新油为止,清洗管接头并连接之;拆开无杆腔油管接头,慢慢地举升动臂,使铲斗离地约1 .5m ,然后慢慢地操作铲斗手柄,使之外转至顶端,下落动臂,使铲斗一着地;操作铲斗手柄,向铲斗内转方向慢慢地扳动手柄,从而排出油管中的旧油,清洗管接头并连接之;举升动臂,使铲斗离地2.5m ,向内、外方向转铲斗数次,以排出残存于回路中的空气

19、斗杆回路。拆开斗杆缸无杆腔的油管接头,操作手柄,向斗杆内转方向慢慢地扳动手柄,排出油管中的旧油,直至流出新油为止 ,清洗管接头并连接之;松开斗杆缸的有杆腔管接头,放出有杆腔中的旧油,向斗杆外转方向慢慢地扳动手柄,顶出管中的旧油至排出新油为止,清洗管接头并连接之;举升动臂,向内、外力向转斗杆数次。

20、回转系统。拆开回转控制阀上的右端油管接头,操作回转手柄,使之慢慢地向右回转一圈后再插上回转锁销,待无旧油排出时清洗管接头并连接之。用同样的方法排出左回转缓冲制动阀中的旧油、

21、行走系统。单边支起左履带,要以铲斗的圆面部分接触地面,并使动臂与牛杆之间的夹角为90°~110°;拆开左行走控制阀上的前端油管接头,踩下左行走踏板,使左边履带慢慢地向前行走,直至管接头排出新油为止,清洗管接头并连接之。以同样方法排出右行走管路中的旧油。

22、当全部油换完并接好各管接头后,还须再一次排放系统中的残存空气,因为此残存空气会引起润滑不良、振动、噪声及性能下降等。因此,换完油后应使发动机至少运转5 min ,再来回数次慢慢地操作动臂、斗杆、铲斗及回转动作;行走系统若处于单边支起履带的状态下,可使液压油充满整个系统,残存的空气经运动后便会自动经油箱排放掉。最后关闭好放气阀。

23、复检油箱油位。将铲斗缸活塞杆完全伸出、斗杆缸活塞杆完全缩回,降落动臂使铲斗着地;查看油箱油位是否在油位计的上限与下限之间,如油面低于下限,应将油添加到油面接近上限为止。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