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人机的优势与局限?
1. 无人机的优势与有人机相比,无人机具有以下优势。
(1)机上没有驾驶员,无须配备生命保障系统,简化了系统、减轻了重量、降低了成本。
(2)机上没有驾驶员,执行危险任务时不会危及飞行员安全,更适合执行危险性高的任务。
(3)机上没有驾驶员,可以适应更激烈的机动飞行和更加恶劣的飞行环境,留空时间也不会受到人所固有的生理限制。
(4)无人机在制造、使用和维护方面的技术门槛与成本相对更低。
①制造方面:放宽了冗余性和可靠性指标,放宽了机身材料、过载、耐久等要求。
②使用方面:使用相对简单,训练更易上手,且可用模拟器代替真机进行训练,节省了真机的实际使用寿命。
③维护方面:维护相对简单,维护成本低。
(5)无人机对环境要求较低,包括起降环境、飞行环境和地面保障等。
(6)无人机相对重量轻、体积小、结构简单,应用领域广泛。
2. 无人机的局限性与有人机相比,无人机具有以下局限性。
(1)无人机上没有驾驶员和机组人员,对导航系统和通信系统的依赖性更高。
(2)无人机放宽了冗余性和可靠性指标,降低了飞行安全。当发生机械故障或电子障时,无人机及机载设备可能会产生致命损伤。
(3)无人机的续航时间相对较短,尤其是电动无人机。
(4)无人机遥控器、地面站、图传、数传电台等设备的通信频率和地面障碍物等,限制了无人机系统的通信传输距离,限制了无人机的飞行范围。
(5)无人机的体积、重量和动力等,决定了无人机的抗风、抗雨能力有限

二、不同的无人机类型有什么特点?
一、无人机类型分类:
1、按照不同平台构型来分类,无人机可主要有固定翼无人机、无人直升机和多旋翼无人机三大平台,其它小种类无人机平台搜兆塌还包括伞翼无人机、扑翼无人机和无人飞船等。
固定翼无人机是军用和多数民用无人机的主流平台,最大特点是飞行速度较快;
无人直升机是灵活性最强的无人机平台,可以原地垂直起飞和悬停;
多旋翼(多轴)无人机是消费级和部分民用用途的首选平台,灵活性介于固定翼和直升机中间(起降需要推力),但操纵简单、成本较低。
2、按不同使用领域来划分,无人机可分为军用、民用和消费级三大类,对于无人机的性能要求各有偏重:1)军用无人机对于灵敏度、飞行高度速度、智能化等有着更高的要求,是技术水平最高的无人机,包括侦察、诱饵、电子对抗、通信中继、靶机和无人战斗机等机型;
2)民用无人机一般对于速度、升限和航程等要求都较低,但对于人员操作培训、综合成本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形成成熟的产业链提供尽可能低廉的零部件和支持服务,目前来看民用无人机最大的市场在于政府公共服务的提供,如警用、消防、气象等,占到总需求的约70%,而我们认为未来无人机潜力最大的市场可能就在民用,新增市场需求可世圆能出现在农业植保、货物速度、空中无线网络、数据获取等领域;
3)消费级无猜裂人机一般采用成本较低的多旋翼平台,用于航拍、游戏等休闲用途。二、无人机是无人驾驶飞机的简称,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的不载人飞机,包括无人直升机、固定翼机、多旋翼飞行器、无人飞艇、无人伞翼机。广义地看也包括临近空间飞行器(20-100公里空域),如平流层飞艇、高空气球、太阳能无人机等。从某种角度来看,无人机可以在无人驾驶的条件下完成复杂空中飞行任务和各种负载任务,可以被看做是“空中机器人”
三、大疆在哪些方面的优势使其战胜3D Robotics
技术,影像,飞控
DJI(大疆创新)是目前消费级无人机做得最好的公司,在全球无人机市场上的占有率达到70%以上。大疆的精灵3系列产品引爆了整个消费级无人机的市场,现在最新的万元以下的无人机是精灵phantom 4,飞行时间长达28分钟,有效飞行时间比上一代提升约25%。图像传输和飞行控制距离远达5公里,让你尽情飞行,从容拍摄。精灵系列产品,Phantom 4在Phantom 3的基础上,配置都有全面的提升,另外首次加入的“障碍感知”、“智能跟随”、“指点飞行”三项创新功能成为最大亮点,让无人机真正地与人工智能进行了结合。万元以上的有“悟”inspire1双控版,可以搭载禅思X5相机,强大的影像能力藏于小巧轻便的机身中,能拍摄高画质4K视频和1600万像素DNG无损格式的照片。禅思X5R可拍摄无损格式的4K视频,记录完整的画面细节,为后期处理提供更大的空间,是专业影视制作的理想搭档。禅思X5系列航拍相机配备标准MFT(Micro Four Thirds)卡口,可更换指定镜头,还具备远程调焦、光圈设置等丰富的功能。下半年年还发布了御mavic ,精灵4pro和悟inspire2三款新飞机和几款禅思相机,还有灵眸,如影,经纬M100等手持拍摄器材,不愧为航拍影像系统先驱。
四、5G开始用了吗,需要换手机吗?
随着国内5G商用牌照的正式发放,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日前,中国科协信息通信科学传播专家团队首席专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科学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张新生对5G内涵、应用、辐射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度解读。
张新生表示,5G技术由空口技术、网络技术和终端技术以及应用技术组成,5G是新一代移动信息技术网络的总称,是新的“通用技术”。他指出,5G面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具有超窄带、超宽带、海量连接、高可靠、低时延等特点,在云计算、大数据、AI等新技术推动下,5G成为全新的、开放融合的智能化网络。
5G应用后,需要换手机吗?
5G商用牌照发放消息公布后,很多手机用户提出疑问:“4G手机是否会被淘汰?能否自动升级成5G手机?”张新生提到,5G与4G频段完全不同,5G频段为2.6G、3.5G等,这些频段于3G、4G而言是一个新的频段;其次,5G的带宽速率与4G也有所区别;再者,5G技术变化很大,也会带来很多新的应用,随着功能越来越多,4G手机可能无法支撑5G业务。“如果要体验5G的技术和服务,大家应该需要使用5G或今后的多模手机,不然难以享受到5G手机带来的速度、新应用等。”张新生说。
5G辐射会危害人体健康?
5G辐射会危害人体健康?张新生介绍,影响5G网络速度的原因主要有频率、频率效率以及基站覆盖密度三个方面。例如基站越密集或频率更高,那么宽带速度则更快。5G与3G、4G相比,需要建设更多的基站。对于网上流传的“5G的电磁波危害人体健康”的传言,张新生表示,从技术角度看,5G宏基站的发射功率谱密度值为2W/MHz,4G的宏基站为4W/MHz,5G宏基站发射功率谱密度与4G基站基本相当,甚至还要低,而且,5G手机在投用前,都会经过相关部门检测,确保辐射值在健康和安全的范围之内,所以,不必过于担忧辐射问题。
5G是否会取代WIFi?
随着5G脚步的临近,人们对于5G的期待也越来越迫切,有一种传闻说,未来5G将取代WIFi。针对这一说法,张新生认为, 5G网络和WiFi都各有自己的使用场景和对象,网络使用选择取决于用户,随着技术的发展,5G和WIFi会融合发展。
5G未来应用前景
对于我国5G技术未来重点应用发展方向,张新生分析,5G初期将以增强移动宽带业务为主,5G规模商用后,将逐步拓展到垂直行业领域。他提到,高清视频、VR/AR、无人机作为通用型eMBB业务,未来可能广泛应用于各种5G场景,是5G的基础性应用,也是最早成熟的业务;中低速mMTC业务和部分URLLC业务是现阶段以及5G初期的重点业务,4G虽然能够满足部分需求,但未来5G可以增强体验,如智能抄表、可穿戴设备、物流跟踪、车载信息服务;对于网络通信能力要求较高的部分行业应用场景,需要随着5G网络逐渐成熟和覆盖完善进行试验推广,如远程手术、全路况自动驾驶、云化机器人等,是5G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