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汽车吊车案例分享
氧气瓶不能用吊车直接吊装。如果想吊装的话,可以装入吊装笼中吊装。因为氧气瓶里面是压力较高的压缩氧气,单独吊装一旦捆绑不牢靠,就有可能发生氧气瓶从高空跌落,从而引起氧气瓶爆炸的事故,这是有许许多多的安全案例的,直接用吊车吊氧气瓶属于违章作业,要受到一定的处罚。
2. 汽车吊作业视频
塔吊,一般在建筑工地使用,在地面钢轨上面移动,高度可以达到一百余米,移动位置受钢轨长度限制。吊车,一般称呼指汽车吊,汽车可以开到的位置,做好支撑然后起吊作业。吊车有时也指车间内部使用的行车。
吊车常用钢丝绳品种有磷化涂层钢丝绳、镀锌钢丝绳、不锈钢丝绳或涂塑钢丝绳,大气环境中使用,锰系磷化涂层钢丝绳使用寿命最长,重腐蚀环境优选热镀锌—磷化双涂层钢丝绳。
3. 吊车案例及原因分析
根据《特种设备法》第八十三条:未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及时申报并接受检验的,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使用有关特种设备,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4. 汽车式吊车
汽车式起重机就是汽车吊:汽车式起重机,也叫吊车和起重机车:汽车起重机是装在普通汽车底盘或特制汽车底盘上的一种起重机,其行驶驾驶室与起重操纵室分开设置。
这种起重机的优点是机动性好,转移迅速。缺点是工作时须支腿,不能负荷行驶,也不适合在松软或泥泞的场地上工作。
汽车起重机的底盘性能等同于同样整车总重的载重汽车,符合公路车辆的技术要求,因而可在各类公路上通行无阻。
5. 汽车吊车事故案例
吊车指挥人员要承担主要责任,一般工程操作人员要听从指挥人员的,但如果操作人员遇见到该操作存在问题,没有及时与指挥人员沟通,操作人员也要承担责任。
6. 吊车安全经验分享100例
.起重操作人员需要认证(指挥官/操作人员),特殊设备需要通过相应的测试。
2.起重机械和起重设备的安全检查。
3.吊装区要安全隔离。
4.了解吊装气象条件,大雨、暴雨、大雾、烈风6级以上不得起吊。
5.取得相应的吊装许可证。
6.指挥官佩戴头盔,身份明确。
7.分工明确,对应信号统一。
8.在正式起吊前,应进行试吊以检查各部件的受力情况,如发现问题则应停止起吊并排除故障,直至确认起吊为止。
9.夜间升降机应照明充足,遇有大雨、暴雨、雾或烈风六级或以上时须立即停止。
10.吊装过程中发生故障的,应当立即报告指挥员,没有指挥令,任何人不得擅离职守。
11.在吊具就位之前不要松开吊具。
12.利用两台或多台起重机械吊运同一重物时,升降、运行应保持同步。 两台或多台起重机械同时起重时,起重、起重和动作必须同步。每台起重机械的起重能力不得超过其额定起重能力的80%。
13.严禁站在钩子、吊物、吊臂下。
14.严禁在制动器、安全装置失效、吊车防松装置损坏、钢丝绳损坏达到报废标准等情况下进行起吊作业。
15.吊装捆缚、系固、未安全吊挂的重物,可能因吊架不平衡而滑倒,或可能斜拉,在吊架与钢丝绳之间没有缓冲。
16.不允许用钩子直接扭动重物,不同类型或规格的索具不应混合使用。
17.在停工和休息期间,吊具、笼、衣架和吊索不得悬挂在空中。
18.下方吊物时,严禁自由下落。 严禁物体在下端自由下落。限位限位器不得用于停车。
7. 汽车吊车案例分享大全
寒冷的冬季,面临的是更加恶劣的外部环境,雨雪天气路面湿滑,吊车制动距离变大,就容易出现追尾。冰雪路面下,吊车制动时车轮容易打滑侧翻,亦是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雾天阻碍吊友视线,使驾驶员不能提前采取制动措施。
冬季取暖是大问题。
一是关窗取暖容易引发疲劳驾驶。紧闭门窗打开空调或柴油气暖设备,温度上升快,但车内空气流通性差,格外容易让人犯困,导致吊友判断力下降,反应迟钝,发生意外事故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二是利用发动机散热的空调取暖,或者是加装柴油气暖装备的卡车,如果在停车休息时紧闭门窗,就有让人窒息的可能性。
原理很简单,燃烧不充分的有害气体很可能混杂在暖风中被送进驾驶室,如果空气不流动,有害气体浓度不断增加,就会让人在睡眠中昏死过去乃至一觉不醒。
所以,冬季吊友最要命的舒适性陋习就是关窗开风暖,在停车休息时,如果开启了取暖设备一定要给车窗留个缝,哪怕多盖上一层被子,也不能以身试险。
最危险的路段——大桥
每年冬季也不乏吊车一头栽进河水中被冻住的案例,危险系数极高,救援难度大。卡车在大桥上容易偏离道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那是因为冬季大桥比普通路面更容易结冰。
大桥桥面受桥墩支撑远离地面,没有来自地表的温度,并且因为桥是悬空的,桥面的降温是上下一起降。加上大桥多建在障碍物中间,处于风口位置,所以桥面温度下降更快,容易结冰,不易溶化。
所以,吊友友驾驶大吊车在路过大桥时,特别是在大桥与普通路面的结合处,一定要有意识的降低车速,如同驾车进入隧道一样,控制好车速。待发现无异常情况时,再慢慢提速行驶。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