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平衡式叶片泵
单作用叶片泵运转时,存在不平衡的径向力;单作用叶片泵运转时,不平衡径向力相抵消,受力情况较好。
叶片泵,是转子槽内的叶片与泵壳(定子环)相接触,将吸入的液体由进油侧压向排油侧的泵。
叶片泵转子旋转时,叶片在离心力和压力油的作用下,尖部紧贴在定子内表面上。这样两个叶片与转子和定子内表面所构成的工作容积,先由小到大吸油后再由大到小排油,叶片旋转一周时,完成一次吸油与排油。
2. 柔性叶片泵
高级钳工培训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1、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参数有流量、容积效率、压力、功率、机械效率、总效率。2、液压泵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螺杆泵。3、液压控制阀可分为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三大类,4、压力控制阀用来控制、调节液压系统中的工作压力,以实现执行元件所要求的力或力矩。
5、压力控制阀包括溢流阀、减压阀、顺序阀等。6、流量控制阀是控制、调节油液通过阀口的流量,而使执行机构产生相应的运动速度。7、流量控制阀有节流阀、调速阀等。8、单向阀的作用是使油液只能向一个方向流动。9、方向控制阀的作用是控制液压系统中的油流方向,以改变执行机构的运动方向或工作顺序。
10、换向阀是利用阀芯和阀体的相对运动来变换油液流动的方向,接通或关闭油路。11、根据阀芯运动方式不同,换向阀可分为滑阀式、转阀式两种。12、根据蓄能器的结构来分有活塞式、弹簧式、皮囊式等。13、密封件是用来防止或减少液压装置的内、外泄漏的。
14、常用密封件有:O型密封圈、Y型密封圈、V型密封圈等。15、标记为Dxd的O型密封圈,D表示密封圈外径,d表示橡胶带断面直径。16、O型密封圈具有结构简单、密封性能好、磨擦力小、槽沟尺寸小、制造容易等优点,因而广泛用于各种定密封和可动密封中。
17、O型密封圈用于固定密封时,工作压力可达100MPa,用于旋转密封时,压力不宜超过15MPa,圆速度不应超过2 m/s,用于往复直线运动密封时,工作压力可达70MP。18、型号为CB-B50、YB-32的油泵,名称分别是齿轮泵、叶片泵,额定流量分别是50r/min、32r/min。
19、机械油号数是以其运动粘度来命名的,30号机油在50℃时运动粘度为27~33厘池,40号机油在50℃时运动粘度为37~43厘池。20、机油粘性越大,流动性能越差、粘性越小,流动性越好,润滑性下降。21、常用滑动轴承材料有金属、非金属、粉末冶金材料三大类。
22、油性指润滑油的极性分子与磨擦表面吸附而形成边界边膜的能力。若油膜与界面之间吸附力较大,且边界膜不易破裂。23、磨擦表面的润滑状态有无润滑状态,边界润滑状态、流体润滑、混合润滑状态。24、润滑技术的内容包括正确选用润滑剂的品种和用量,采用合理的润滑方式,改善润滑剂的性能并保持润滑剂的质量等。
25、润滑油的油性随温度的改变而变化,温度过高,吸附膜分解而破坏。26、静密封是指密封表面与接合零件间没有相对运动的密封。27、动密封是指密封表面与接合零件间有相对运动的密封。28、旋转密封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29、毛毡密封和密封环式密封属于接触式密封;缝隙式,用油环式,迷宫式密封属于非接触式密封。
30、半干磨擦和半流体磨擦都属混合磨擦,半干磨擦是指磨擦表面间同时存在着干(无润滑)磨擦和边界磨擦的情况。半流体磨擦是指磨擦表面间同时存在着流体磨擦和边界磨擦,并偶有部分干磨擦。31、滑动轴承的磨擦表面之间最低限度应维持边界润滑或混合润滑状态。
32、交流接触器是用来接通或切断主回路或控制回路的自动电器。33、交流接触器通常由电磁和触头两部分组成,容量稍大的接触器还设有灭弧室。34、灭弧装置是用来尽快熄灭电弧,避免电弧延迟电路断开,烧伤触点、破坏绝缘,引起电器爆炸。35、目前低压电器灭弧室多采用陶瓷和耐弧塑料制作。
36、行程开关的作用是接通和断开控制电路。37、热电器是属于保护电器,主要用于对三相异步电动机进行过载保护。38、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全压起动时,启动电流是额定电流的4~7倍,启动电动大的后果有:①使供电线路电压降增大,本身启动转矩减小。影响同一线路上的电气设备正常工作。
②使电机绕组发热,易造成绝缘老化。39、自动空气开关可供电路过载、短路、失压以及电压降低时,自动切断电路之用。40、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绕组的三个末端接在一起,三个起端接到外加变阻器上,这类具有绕线式转子的电动机,称绕线式电动机。41、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回路中接入变阻器来起动,有两个作用:⑴减小定子绕组的起动电流;⑵适当的起动变阻器阻值,可使起动转矩增大。
所以比鼠笼式电机有更大的起动转矩。42、鼠笼式电动机是在电网容量不够大时采用降压起动,电网容量比电动机容量大13-25倍左右时可直接起动。43、普通异步电动机在降压起动时起动转矩变小。当降压至额定电压的65%时起动(用自耦变压器起动),起动力矩只有额定转矩的63%左右,不利于重负荷起动。
44、绕线型电动机短时起动用频敏度阻器,适用于长期或间断长期工作的绕线型电动机,可达到近恒转矩起动。在满载起动时,起动电流为额定电汉的2。5倍,起动转矩为额定转矩的1。4倍。45、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46、在任何力的作用下保持大小、形状不变的物体称刚体。
在工程上机械零件受力发生微小变形(可忽略)时,可作为钢体。47、受到两个力作用的钢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48、机械运动的平衡是指物体相对于参照物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49、约束和反约束的四个基本类型是柔性约束、光滑面约束、圆柱形光滑铰链约束、固定端约束。
50、静磨擦力方向与两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51、最大静磨擦力的大小与法向反力成正比。即Fmax=fN,其中f称为静滑动磨擦系数。52、钢与钢的静磨擦系数是0。15(无润滑时),钢与钢的自锁角是Φ=8°31’所以在钢斜面的顷角大于此一角度时,其上自由放置钢件将下滑。
3. 平衡叶片泵的运动规律
首先泵的效率是测量的:要测量一下数据;水量:立方米/小时(换算为:公斤/秒)
扬程:即测得的压力(换算为;米)电机的耗电;即轴功率(这个比较难测量,最好有电机的功率曲线,即在各个电流状态下的轴功率),也可以用平衡电机测量力矩。假如以上数据:1000公斤/秒,10米,电机轴功率120千瓦1000*10=10000公斤米/秒10000/102=98千瓦98/120=82%一般泵的效率60%左右
4. 单作用式叶片泵又称非平衡式叶片泵
叶片泵根据作用次数的不同,可分为单作用和双作用两种。单作用叶片泵:转子每转一周完成吸、排油各一次。双作用叶片泵:转子每转一周完成吸、排油各二次。双作用叶片泵与单作用叶片泵相比,其流量均匀性好,转子体所受径向液压力基本平衡。双作用叶片泵一般为定量泵;单作用叶片泵一般为变量泵。
5. 平衡式叶片泵又称
液压系统是1795年英国约瑟夫·布拉曼(Joseph Braman,1749-1814)在1795年发明的。液压系统的作用为通过改变压强增大作用力。一个完整的液压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即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附件)和液压油。液压系统可分为两类:液压传动系统和液压控制系统。液压传动系统以传递动力和运动为主要功能。
液压控制系统则要使液压系统输出满足特定的性能要求(特别是动态性能),通常所说的液压系统主要指液压传动系统。
一个完整的液压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即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附件)和液压油。液压系统的发展:1795年英国约瑟夫·布拉曼(Joseph Braman,1749-1814),在伦敦用水作为工作介质,以水压机的形式将其应用于工业上,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水压机。1905年将工作介质水改为油,又进一步得到改善。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后液压传动广泛应用,特别是1920年以后,发展更为迅速。液压元件大约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20年间,才开始进入正规的工业生产阶段。
1925 年维克斯(F.Vikers)发明了压力平衡式叶片泵,为近代液压元件工业或液压传动 的逐步建立奠定了基础。
20 世纪初康斯坦丁·尼斯克(G·Constantimsco)对能量波动传递所进行的理论及实际研究;1910年对液力传动(液力联轴节、液力变矩器等)方面的贡献,使这两方面领域得到了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1945)期间,在美国机床中有30%应用了液压传动。应该指出,日本液压传动的发展较欧美等国家晚了近 20 多年。
在 1955 年前后 , 日本迅速发展液压传动,1956 年成立了“液压工业会”。近20~30 年间,日本液压传动发展之快,居世界领先地位。
6. 平衡式叶片泵对其定子内表面过渡曲线有何要求
不正常。
压力低调整下安全阀看能不能把压力调高,要是不能调高的话,可能是泵坏了,用手摸下泵壳要是泵壳和电磁阀一样的热,那就是泵里面泄露太大了,还有可能液压散热不好油温过高压力上不去,要是泵壳温度不高的话,那就是电的问题了,齿轮液压泵能不能用手转动得看它是不是带上了负载还有泵的大小,太大的肯定转不动了
7. 双作用叶片泵是平衡泵吗
1、从底部油槽和吸油腔的设置来看,在限压式变量叶片泵中,压油腔一侧的叶片底部油槽和压油腔相通,吸油腔一侧的叶片底部油槽和吸油腔相通,这样,叶片的底部和顶部所受的液压力是平衡的。这就避免了双作用叶片泵在吸油区的定子内表面出现磨损严重的问题。
2、从叶片的倾角来看,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叶片倾角的倾斜方向正好与双作用叶片泵相反,这是因为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叶片上下压力是平衡的,叶片在吸油区向外运动主要依靠其旋转时的离心惯性作用,根据力学分析,这样的倾斜反向更有利于叶片在离心惯性作用下向外伸出。
3、从容积效率和机械效率上看,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结构复杂,泄漏大,径向力不平衡,噪音大,容积效率和机械效率都没有双作用式叶片泵高,最高调定压力一般在7MPa 左右。但它能按负载大小自动调节流量,功率利用合理,可减少油液发热。
8. 平衡式叶片泵作用
液压系统是1795年英国约瑟夫·布拉曼(Joseph Braman,1749-1814)在1795年发明的。
液压系统的作用为通过改变压强增大作用力。一个完整的液压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即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附件)和液压油。液压系统可分为两类:液压传动系统和液压控制系统。液压传动系统以传递动力和运动为主要功能。液压控制系统则要使液压系统输出满足特定的性能要求(特别是动态性能),通常所说的液压系统主要指液压传动系统。
一个完整的液压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即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附件)和液压油。
液压系统的发展:
1795年英国约瑟夫·布拉曼(Joseph Braman,1749-1814),在伦敦用水作为工作介质,以水压机的形式将其应用于工业上,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水压机。1905年将工作介质水改为油,又进一步得到改善。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后液压传动广泛应用,特别是1920年以后,发展更为迅速。液压元件大约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20年间,才开始进入正规的工业生产阶段。1925 年维克斯(F.Vikers)发明了压力平衡式叶片泵,为近代液压元件工业或液压传动 的逐步建立奠定了基础。20 世纪初康斯坦丁·尼斯克(G·Constantimsco)对能量波动传递所进行的理论及实际研究;1910年对液力传动(液力联轴节、液力变矩器等)方面的贡献,使这两方面领域得到了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1945)期间,在美国机床中有30%应用了液压传动。应该指出,日本液压传动的发展较欧美等国家晚了近 20 多年。在 1955 年前后 , 日本迅速发展液压传动,1956 年成立了“液压工业会”。近20~30 年间,日本液压传动发展之快,居世界领先地位。
9. 旋转式叶片泵
1、低压变数叶片泵PVF转动方向:从泵轴视之,均为右转(顺时针方向)。
2、低压变数叶片泵PVF(P-Q)特性:以(定排量型)为标准。
3、低压变数叶片泵PVF液压油:70kg/cm2以下,使用40℃时粘度30-50cSt(ISO VG32)之液压油。71kg/cm2以上,使用40℃时粘度50-70cSt(ISO VG68)之液压油。
4、低压变数叶片泵PVF泵浦壳排油:排油管务必直接配至油箱之油面下,而配管所产生之背压,请维持在0.3kg/cm2以下。
5、低压变量叶片泵PVF使用油温:连续运转之温度为15~60℃。
6、低压变量叶片泵PVF轴心配合:泵轴与马达之偏心误差为0.05,角度误差为1°。7、低压变数叶片泵PVF吸油条件:吸油口之压力为-0.3kg/cm2~+0.3kg/cm2。8、低压变数叶片泵PVF吐出量调整:调整吐出量时,先放松固定螺帽,在旋转调整螺丝,右转减少吐出量,而左侧则增加,调整完毕,请上螺丝。9、低压变数叶片泵PVF压力调整:右转压力调整螺丝,使输出压力降低,而左转则增高。10、低压变量叶片泵PVF出厂时标准品之P-Q设定值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